郭氏之墟
刘向〔两汉〕
昔齐桓公出,见一故墟而问之。或对曰:“郭氏之墟也。”复问:“郭氏曷为墟?”曰:“善善而恶恶焉。”桓公曰:“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,而反为墟,何也?”曰:“善善而不能用,恶恶而不能去。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能用,则怨之;恶人见其贼己而不好,则仇之。夫与善人为怨、恶人为仇,欲毋亡得乎?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曾经有一次齐桓公外出,看见一个废墟,就询问这个废墟(是怎么回事)。有人告诉他说:“这是郭氏的废墟。”(齐桓公)又问:“郭氏(的房屋)怎么会成为废墟呢?”(那人)回答说:“爱护好人,憎恶坏人罢了。”齐桓公说:“爱护好人,憎恶坏人是立身的原则,为什么反而成为了废墟,是什么原因呢?”(那人)回答道:“爱护好人却不能任用,憎恶坏人却不能铲除。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能任用(自己),就会怨恨;恶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,态度不友好,就会仇视他。与好人结怨,与恶人结仇,想要不灭亡可能吗?”
注释
齐桓公:春秋时齐国国君,为“春秋五霸”之首。
故:旧的。
简析
郭氏因“善善而恶恶”而亡,其症结在于徒知善恶之理却无践行之力:善者知其贤而不能举用,恶者察其奸而未能摒除,终致善者生怨、恶者结仇,忠奸离心。这则故事以小见大,强调执政者知行合一的必要性,既需明辨是非,更须以决断魄力落实奖惩,警示治国者若仅停留道德判断而缺乏制度执行,必蹈郭氏覆辙。
刘向
刘向(前77年—前6年),字子政,原名更生,世称刘中垒,世居汉代楚国彭城,仕于京师长安,祖籍沛郡丰邑(今属江苏徐州),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(前77年),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(前6年)。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,刘歆之父。曾奉命领校秘书,所撰《别录》,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。三篇,大多亡佚。今存《新序》《说苑》《列女传》《战国策》《列仙传》等书,其著作《五经通义》有清人马国翰辑本。《楚辞》是刘向编订成书,而《山海经》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。 57篇诗文 767条名句
南橘北枳
刘向〔两汉〕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
荆轲刺秦王·节选
《史记》〔两汉〕
荆轲逐秦王,秦王还柱而走。群臣惊愕,卒起不意,尽失其度。而秦法,群臣侍殿上者,不得持尺兵;诸郎中执兵,皆陈殿下,非有诏不得上。方急时,不及召下兵,以故荆轲逐秦王,而卒惶急无以击轲,而乃以手共搏之。是时,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。秦王方还柱走,卒惶急不知所为。左右乃曰:“王负剑!王负剑!”遂拔以击荆轲,断其左股。荆轲废,乃引其匕首提秦王,不中,中柱。秦王复击轲,被八创。轲自知事不就,倚柱而笑,箕踞以骂曰:“事所以不成者,乃欲以生劫之,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。”左右既前,斩荆轲。秦王目眩良久。
乐羊食子
《说苑卷五·贵德》〔两汉〕
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。其子在中山。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,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,尽一杯。魏文侯谓堵师赞曰:“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。”答曰:“其子而食之,且谁不食!”乐羊罢中山,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