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穆清风至
佚名〔两汉〕
穆穆清风至,吹我罗衣裾。
青袍似春草,长条随风舒。
朝登津梁上,褰裳望所思。
安得抱柱信,皎日以为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柔和的清风吹来,吹动着我身上的丝罗衣裳。
他那青袍如同春草,长长的茎叶随风舒展。
早晨我来到渡口,提起衣摆上桥啊,把我思念的人儿眺望。
怎么才能像尾生那样坚守信约、如期而归呢?
注释
穆穆:和顺貌。
裾(jū):衣襟。
青袍似春草:谓心上人的青袍如同春草。
长条随风舒:长长的茎叶随风舒展。此句一作“草长条风舒”。条风,即调风,立春时的东北风。
津梁:即桥梁。上:一作“山”。
褰(qiān)裳(cháng):撩起衣裳以方便行走。
抱柱信:谓信守承诺,多用于男女之间
赏析
春色触发人们的怀远之情,这在闺情诗中有无数的表现,例如李白的《春思》:“燕草如碧丝,秦桑低绿枝。当君怀归日,是妾断肠时。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?”其情绪的发动与此相似,虽然后两句出以怨责口吻,实在还是表示她的春心是由春风撩拨的。所以把女子的怀人之情称为“春思”、“春心”,真是合适不过了。这首古诗一开始就写出了人们的共感,叫人觉着清新可喜。如果将它放在闺情诗的序列里,它又是较早这样表现的,读者读着李白等人的作品,自然就想起了它。这里写这个女子的联想又是十分具体、细腻。春风吹动了她的罗衣裾,使她想起了对方的青袍,这是由此及彼的联想;青袍的颜色是青的,眼前的春草也是青的,眼前的春草在春风中
简析
《穆穆清风至》是汉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闺情诗。载于《玉台新咏》,而《昭明文选》未收。其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思念自己心上人的女子。春日来临,和风吹动她的罗裙,使她想起那长身玉立的心上人,他的青袍随风舒展。她每天清晨站在桥梁上,痴痴地眺望,企图窥见心上人前来与她相会的身影。然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指皎日为誓,如抱柱的尾生一样信守承诺的。女子在期待与怀疑之间日复一日地徘徊。全诗即景起兴,即事发想,自然浅切,情态宛然。
季札挂剑
《史记》〔两汉〕
季札之初使,北遇徐君。徐君好季札剑,口弗敢言。季札心知之,为使上国,未献。还至徐,徐君已死,于是乃解其宝剑,系之徐君冢树而去。从者曰:“徐君已死,尚谁予乎?”季子曰:“不然。始吾心已许之,岂以死倍吾心哉!”
却东西门行
曹操〔两汉〕
鸿雁出塞北,乃在无人乡。
举翅万馀里,行止自成行。
冬节食南稻,春日复北翔。
田中有转蓬,随风远飘扬。
长与故根绝,万岁不相当。
奈何此征夫,安得去四方!
戎马不解鞍,铠甲不离傍。
冉冉老将至,何时返故乡?
神龙藏深泉,猛兽步高冈。
狐死归首丘,故乡安可忘!
丹朱被逐
佚名〔两汉〕
尧取散宜氏之子,谓之女皇,女皇生丹朱。《世本》
无若丹朱傲,惟慢游是好,傲虐是作。罔昼夜頟頟,罔水行舟。朋淫于家,用殄厥世。《尚书》
尧造围棋,丹朱善之。《世本》
不足授天下,于是乃权授舜。……尧曰:“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。”《史记》
流共工于幽陵,以变北狄;放驩兜于崇山,以变南蛮;迁三苗于三危,以变西戎;殛鲧于羽山,以变东夷:四罪而天下咸服。《史记》
尧崩,三年之丧毕,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。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,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,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。《史记》